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充分说明希腊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C.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
D.善于从事政治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早期国家制度受家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
B.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秦汉时期,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D.唐宋明以来,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编者按: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更替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充分合理地选拔人才是统治者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有效策略。作为清朝统治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后金的建立者)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也正是这一点,努尔哈赤稳定了政权,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国,也为后来清朝的建立和人关打下了基础。)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令诸臣勿得隐匿有宜大汗之政的贤者,多次申明“择贤而识者任之。”《内阁藏本满文老档》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言:“为国之道,以何为贵?在于谋事公信、法度严明也。其弃良谋、慢法度之人,无益于此道,乃国家之鬼崇也。我之所言,岂能尽是,倘有不当,勿顾情面。众人之见识,尔诸子及众大臣当直陈之。”在众贝勒的上谕中他进而阐释:“凡贝勒以忠诚事君,奏对之间,无有大于尽言规谏者,贝勒既尽规谏,非忠直之人也。进谏者,凡应奏之言,有闻即以入告,则治道有不裨益者乎!”
——摘编自《内阁藏本满文老档》
材料二 《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努尔哈赤明确要求,“凡人处世之道,公忠体国,以公为贵。……为君者,能以至公乏心,克勤于国,俾其安辑,则天锡丕基,能永享矣。”“人能常怀远虑,容受直言,以公忠之心,勤劬效力,以事其上。则卑者可尊,疏者可密”。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对众大臣说:“尔诸大臣,勿日缘何舍亲而举疏,勿论家世,视其心术宽大则荐之,不拘血统,视其才德而举之为臣。凡为治政,其有一技之长者何处有之,倘有堪以辅政者,亦可荐之。”正所谓:“有善于征战者,即宜用以征战,不可私事驱使。若机密之地,必择谨慎端方者处之;辞命之任,必择言论敏达者委之。凡有任使,俱因人酌用可耳,皆随才器使。”“凡有贤才、可任国政者,任贤使能,知之,勿隐。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一偿治国之兵,经理乏才,何以济事。故勇能攻战者,宜令治军;才优经济者,宜令治国”。
——摘编自《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努尔哈赤的人才观和用人策略、用人原则。(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努尔哈赤用人策略的作用。(7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一直到1941年7月,波苏之间不存在正式的外交往来。苏联驻英国大使迈斯基也“从未同波兰流亡政府总理西科尔斯基或他的政府部长们打过交通。”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6月23日西科尔斯基向波兰国内发表广播讲话,表示愿意恢复同苏联政府的外交关系,要求苏联政府释放被监禁在苏联的波兰人。7月30日波兰政府同苏联在英国签订了《波苏条约》,规定,苏联政府同意在其领土上组建一支波兰军队,这支军队在行动上隶属苏联最高统帅部,波兰军队可派一名代表参与其中。
材料二 1941年8月12日,苏联签发针对波兰人的大赦令,被监禁的波兰人陆续获得自由,他们成为即将组建的波兰军队的人员主要来源。但波兰军队武器粮食供应不足,缺乏军官,波兰军队所处的困境和苏方所采取的“消极”立场,促使西科尔斯加紧实施早已有之的从苏境内撤离这支军队的想法。英国也积极支持波方的撤离行动。但是,斯大林明确反对“我明白英国有许多事情需要波兰士兵去做。……英国需要你的士兵。”最后斯大林还是同意“两三个师可以离开”。
波兰军队的撤离,是由于其在苏联境内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但其背后则是波苏两个民族之间历史上形成的积怨,相互猜忌,甚至相互仇视。同意在苏联领土上组建一支波兰军队,完全是斯大林对西方友好姿态的展现,是由于政治上的考虑,是企图获得来自英美援助的权宜之计。
从某种程度上说,此阶段的波苏关系实质就是英苏关系。西科尔斯基签订波苏条约是“得到英国政府继续支持的唯一出路……。”英国政府之所以牺牲波兰的利益,是基于它的战略考虑,战时加强与苏联的军事合作,共同打败轴心国;战后与苏联一同对欧洲秩序做出重新安排。
——摘编自耿志《1941年至1942年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与撤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兰军队在苏联组建和撤离的原因。(9分)
(2)简要说明从波兰军队在苏联的组建和撤离折射出苏联、英国、波兰三国之间怎样的国家关系。(6分)
第一问,
(1 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八条:“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干扰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涉。”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十六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二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反映在政治上的共同要求是什么?(9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些民主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