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市场...

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是针对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完全为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所取代

C.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种种表现及严重后果,

D.当时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严峻的农业形势

 

D 【解析】 试题分析:赫鲁晓夫的改革不是根本性与彻底性的,所以不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的,如果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应该是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入手,而不是由农业入手,所以A项错误。B项明显错误,改革农业并不是要在苏联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项属于政治上的问题,所以排除C项。由于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经济发展是畸形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所以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农业发展缓慢,所以造成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市场、少政府”的转变已成为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

A.英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查看答案

美国19世纪中期后开始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并提出了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美国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还没有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

B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其殖民扩张威胁美国

C美国忙于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扩张

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时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20142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查看答案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中说到,从1 840年到1919年,“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下列最能体现这一发展态势的是

A.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黑格尔在比较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苏格拉底的“要认识你自己”时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值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这是作为思维的人”。这里,黑格尔强调了苏格拉底认识的进步意义,那就是苏格拉底认识到

A.人成为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 B.人是个体的感性的人

C.人的感知成了一切真理的标准       D.人的地位与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