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

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作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主体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信息,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及局限:高度发达的直接民主,但这种民主容易被个别野心家利用。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奴隶、妇女、儿童、外邦人并不享有决策权,故①中的“全体雅典居民”说法错误。“公民在演说诱导”的说法不合雅典的史实,故 ②④正确,民众很可能受到演说家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故③正确。故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查看答案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当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的感生电动势ε感的大小和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变化率等成正比”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赫胥黎 ②法拉第 ③爱因斯坦 ④牛顿           

B.①达尔文 ②法拉第 ③普朗克   ④牛顿

C.①赫胥黎 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 ④伽利略         

D.①拉马克 ②牛顿   ③普朗克   ④伽利略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任何科学创造、任何有意义的科学假设,都离不开一定的世界观背景,所以一般科学(也就是纯科学)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哲学,真正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科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注重实际,做了大量观察甚至解剖研究,因而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比如他是归纳法的创始人之一,是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首创者,同时还对科学知识首次进行了分类,是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创始人。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最典型代表当推达•芬奇,作为哲学家,他非常注重思想自由,能够撇开一切传统偏见,坚持特立独行……只要他觉得对他的技艺发展有必要,就会毫不犹豫地去从事各种实验。正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绘画、雕塑方面的艺术造诣,他孜孜不倦地实验、解剖、观察,深入研究了光学的定律、眼睛的构造、人体的结构和鸟类的飞翔等,到了晚年他对各种实际知识的渴求甚至超过了他对艺术的爱好。也正是这种坚持观察和实验的治学方法,使他卓然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首屈一指的科学巨匠。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他(达•芬奇)对各种知识无不研究,对于各种艺术无不擅长,他是画家、雕刻家、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而且在每一学科里他都登峰造极。——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贡献及其特点。(5分)(不能照抄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2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的成就并说明其关系。(5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科学革命”的条件有哪些?(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占世界比重的两个显著变化的特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两个特点的历史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轶类书,成荟萃焉。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越弗与也。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地域特点并指出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推动阶层。(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