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军事准备不足 B.政治经验短缺 C.思想理论肤浅 D.经济基础薄弱
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乎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式上是新颖的 B.方法上是激进的
C.学术上是科学的 D.思想上是落后的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工业 D.临近销售市场
“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14分)
材料一:(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
材料二:徽州自古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和社会。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材料三: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材料四: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