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6分)

 

(1)自由资本主义或“自由放任”(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核心: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修正原因:自由放任发展模式的弊端:严重的社会失控;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矛盾;经济危机爆发;失业严重。 (3)调整: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适度减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发展国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原因:芝加哥学派的主张逐渐被英美等国采用;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使个人独创精神减弱,财富创造意识削弱。 【解析】 试题分析: (1)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说明这一政策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2) 根据材料信息“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 概括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根据材料一“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材料二“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信息“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 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憧憬

C.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查看答案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和19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要求有所不同。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选出对应正确的一组选项

①开通商口岸——资本输出,占领市场  

②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

③修铁路、设工厂——资本输出  

④协定关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占领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D.贸易通道的改变

 

查看答案

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地位    B.反对拿破仑称霸欧洲

C.打击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D.为工业革命开拓商品生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