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①商人...

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唐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去从事商业活动,只是反映商业的发展情况。因此,④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商业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观点的依据是

A.都是分封诸侯、列国分立           B.都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C.都是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都是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如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这一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调节国民收入       B.稳定金融秩序      C.保护私有财产      D.增加财政积累

 

查看答案

“一个根源,多种力量;互相制约,和平有望。”这是一位历史学教授对未来世界格局及社会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其中,“一个根源”是指世界格局的变动根源,它是指 

A、美国的霸权主义  B、世界的多极化 

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D、世界和平的力量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民大会上称: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表明,“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更优越”,他还说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引发这个制度的“总危机”,指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段讲话

A.反击了杜鲁门的反苏纲领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世界大战

C.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D.强调了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