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材料四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三比较礼单一、二,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8分)

(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四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1分)

 

(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 (2)信息1:由1793年这个事件背景可知,中、英两国外交目的不一样。(2分) 说明:英国所处资本主义阶段,目的是试图通过外交打开中国市场,而清政府仍奉行朝贡外交,说明闭关锁国。(2分) 信息2:英国礼单有蒸汽机、棉纺机和先进的军事武器等,中国礼单主要以手工业和农产品为主。(2分) 说明: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2分) (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2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 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 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1750—1850”,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考查阅读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信息的归纳的可以从两国交往的目的以及礼单的内容两个方面归纳即可,结合两国的实际情况、外交政策及时代背景进行归纳说明即可。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以及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可知“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第二小问联系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可知都是从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如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第三小问联系斯大林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出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特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扩张;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1)概括材料一中粱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5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查看答案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