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

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里实际上是在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根据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可以知道AD都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的,所以是积极影响;B是有利于维护自身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所以也是积极影响;只有C属于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属于对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  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承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781年,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有人写信给华盛顿,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并鼓励他当美国国王,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辞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取其他整体,就是叛逆。”             

——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

材料三   对于辛亥革命的反思,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有的则套用现代化的理论,认为“后发生型”的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的高度权威却在辛亥革命中被打倒,革命后又没有建立起新的权威,所以无法进行高度的社会动员,以致近代化进程中断。           

——摘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四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分别指什么?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哪些?(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坚持共和政体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学者们对辛亥革命反思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也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8分)

 

查看答案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攻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