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是对题干的表面阐述;B不对,在对外关系上,关税与驻外使权是同等重要的,免除关税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如何维护国家尊严?C不对,这是偏离原题意,断章取义;D符合题意,注意题干本质上,要从统治者维护统治这一点,结合晚清的天朝上国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抵欧洲各国的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犹中国学者必先首推周秦。”这是因为罗马法(  )

A.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B. 维护和巩固了欧洲各国的统治

C.其法律观念具有普遍性             D.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查看答案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查看答案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甲丙对,乙丁错                  B.乙丙对,甲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C. “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查看答案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

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