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是中央侵入了地方”,由此可以得出,元代的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选A。B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C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8月22日,安徽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在今合肥、巢湖分设合肥县和居巢县,同属九江郡。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九江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          B.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C.郡守、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D.郡、县长官不得世袭

 

查看答案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

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如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旱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价上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激烈。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甲组同学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4分)

(2)乙组同学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4分)

(3)丙组同学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

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 300多项发明专利,被称为“发明大王”。研制电灯的关键是找灯丝材料。据说,爱迪生试验了1 600种耐热材料和6 000种植物纤维,但都没有成功。1879年10月,爱迪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当电灯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持续了45小时。爱迪生终于成功了。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作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帮助丙组同学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4分)

(4)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查看答案

(25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