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一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2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行省制较好的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 论述: 观点(4分) 史实(6分) 行省制有地方分权的色彩(2分) 1、行省可以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可以留用30%的财政用于地方发展; 2、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 3、行省下设置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事务。(3分) 行省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1、行省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有利于打破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地理环境割据自重; 2、中央政府掌握行省的人事权,控制了各级官吏的选拔任命: 3、行省军队的调动权由皇帝控制,抑制地方军阀势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需要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要分析的出行省制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性,但是另一个方面,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32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五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六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6分)

(2)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8分)

(4)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

(5)近代中国是如何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

 

查看答案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天下“定于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上述思想主张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

①社会责任          ②国家统一      ③改革精神          ④崇尚实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查看答案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21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1)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一,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6分)

材料二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三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材料四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 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