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蒋介石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国民党在抗日抗战中重要活动。依据题干中的“持久抗战、实寄于全这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等分析,①②③项都能从题干中反映,而④无从反映,当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显然还是主战场,蒋介石不可能得出④中结论,排除。故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

省市

上海

南京

青岛

北平

天津

汉口

山西

陕西

云南

工厂数(个)

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东

河北

湖南

江西

河南

威海卫

工厂数(个)

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           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

 

查看答案

1922年1月,中共指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 武装反抗国民党              D.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查看答案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材料不能说明蔡元培

A.全盘否定中国古代封建文化            B.提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C.鼓励和倡导资产阶级新文化            D.诠释了自己对大学的理解

 

查看答案

“随着20世纪的来临,对过去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转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这里对“影响”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将民主意识和民权思想引向深入 

B.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发展民族工商业

C.迫使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D.加速了士绅阶层与清政府的政治离心

 

查看答案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