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

(15分)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5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1)新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5分) (2)特点:大多位于交通便利之地;数量众多,分布密集;地位处在城市和乡村之间。(6分)意义: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了阅读材料,理解分析及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等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结合时代背景去深层次分析,即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第(2)问,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中“ 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市镇的地位大致在农村与府城之间”等信息概括归纳其特点;意义需要从联系发展的角度思考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与市镇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为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六: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6分)

(5)材料五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3分) 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2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查看答案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查看答案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 “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 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查看答案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满分5 manfen5.com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