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25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尽相同,且屡有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从那以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1913年

 1928年

     1932年①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炭

6

 6

4

3

4

3

5

5

5

4

3

2

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成规模比较。

——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

材料四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材料一认为“‘双元革命’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2)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6分)

(3)分析上表,指出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   “修正民族国家”在西欧有何具体体现?各自成效如何?(7分)

 

(1)在经济上,双元革命推动了英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 在政治上,英国的资本主义体制得以进一步发展;法国推翻了专制统治,开始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从世界角度看,双元革命使得英法等国领先世界,确定了其在世界的优势地位。 (2)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进行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6分) (3)变化:持续上升,居于世界前列。(1分) 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或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的推动;欧美遭经济大危机打击。(每点1分,考生只要言之成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3分) (4)修补: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大力干预经济(答出具体措施也可);建立社会福利制度。(2分) 修正:建立欧洲共同体。(1分) 成效:前者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1分)后者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材料一“...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从那以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然后从政治、经济、世界性的角度认识。 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是“利用科学和机械的”主要指的是思想、器物的近代化,结合史实,主要是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组织近代民族国家”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根据分析上表反映,1928年后苏联(俄国)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世界的排名持续上升,居于世界前列。结合所学知识,内部原因主要有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五年计划的推动。外部原因主要有欧美遭经济大危机打击。 (4)依据材料四“...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再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自身进行“修补”主要是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结合史实不难概括出各自的成效。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全面认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具有神学倾向

C.宋代儒学新在儒学哲学化       D.明清时期儒学走向极端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6分)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8分)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1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

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 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4分)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年—1982年)》

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 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7分)

 

查看答案

(19分)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列出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3分)

材料二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礼俗论》

(3)根据材料,指出伏尔泰所叹言的“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机遇指什么?(2分)中国应如何对待这次机遇?(3分)并举例说明。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