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这场“求变之风”发生时间在80年代,其结果是“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所以可以断定这场“求变之风”就是20世纪80年代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剧变,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进而引起世界格局的变化,故选A项。这场剧变导致社会主义力量严重削弱、社会主义运动严重受挫,故排除B项;早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时社会主义阵营就开始瓦解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吻合故排除。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形容40年前(1972年)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为“跨洋握手”、“冰释雪融”,下列外交事件中与此相对应的是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参加日内瓦会议 ③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④参加万隆会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查看答案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