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信息,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因此选C。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斯科特·七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充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查看答案

有史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 “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查看答案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