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美俄就伊朗问题和美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展开了新一轮较量,有人质疑俄美是否会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对此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现在的紧张局势要比1962年低了许多……”。你认为普京说此话的理由有   

①多极化使各国经济矛盾日益加深  ②二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③俄罗斯的国力尚未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国际格局是美苏两级格局。而在当今世界,与1962年的两大阵营对立不同,多极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故①排除;与1962年比,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而今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力没有达到可与美国对抗的程度;当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故本题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2分)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2分)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4分)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4分)

 

查看答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近代以不同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围绕这个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探究一: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说明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8分)

探究二: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满分5 manfen5.com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8分)

 

查看答案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五铢止,沿用了七百多年。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钱直径1.15~1.2厘米之间,重约0.62~0.65克。

表1

时间

政策

西汉初年

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

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焉。

武帝元鼎二年

公元前115年

郡国多奸(私自)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非赤侧不得行。

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年

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元鼎二年,设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其属官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令,即上林三官)。

表2

——(摘自互联网)《史记·平准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8分)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