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13年2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朝鲜第三次实施核试验发表声明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对朝鲜问题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是什么?(8分)

 

(1)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2分)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3分)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2分) (2)原因:抗美援朝的原因:朝鲜请求中国出兵,为维护国家安全,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抗外来侵略和干涉。(4分)反对核试验的原因: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一贯的方针。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注意题干限定词“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二战后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两大阵营进行了长期的冷战,朝鲜战争就属于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从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展开回答。 (2)材料一反映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抗美援朝;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新中国反对核试验,强调六方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对策的原因。 考点: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在三权之外另增监察、考试二权。……至于考试权,孙中山先生认为,“考试之制行,无论平民贵族,一经考试合格,即可做官,备位卿相,亦不为僭。此制最为平允,为泰西(西方国家)各国所无。”

材料二   政权属于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罢免、创制、复议四权,并且不必通过代表即可逐步行使这些权力。治权,即“能”交由人民自己选举的政府去掌握。孙中山先生还以车主和车夫的相互关系为例,来阐明权、能分开的关系:人民是车主,有权而无能,政府是车夫,无权而有能,有权的主人便应该靠有能的专门家代他驾驶汽车。

—— 材料均摘自徐子法《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及其借鉴价值》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另增监察、考试二权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9分)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蔡元培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八年赴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三十三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8分)

(2)根据材料,概述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7分)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冷战”下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柏林墙(冷战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历史和动人心魄的故事)》【[英]弗雷德里克·泰勒著  刘强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修筑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柏林墙被推倒的影响。(7分)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建国纲领

(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一日政治协商会议第十次会议全体一致通过)

国民政府鉴于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设应即开始,为邀集各党派代表与社会贤达举行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以期迅速结束训政,开始宪政,特制定本纲领以为宪政实施前施政之准绳,并邀集各党派人士暨社会贤达参加政府,本于国家之需要与人民之要求,协力一心,共图贯彻,纲领如左:

叁、政治

(一)当前国家设施,应顾及全国各地方、各阶层、各职业人民之正当利益,保持其平衡发展。

(二)增进行政效能,应整饬各级行政机构,统一并划清权责,取消一切骈枝机关,简化行政手续,实行分层负责。

(三)建设健全之文官制度,保障称职人员,用人不分派别,以能力、资历为标准,禁止兼职及私人援引。

(四)确保司法权之统一与独立,不受政治干涉,充实法院人员,提高其待遇与地位,简化诉讼程序,改良监狱。

(五)厉行监察制度,严惩贪污,便利人民自由告发。

(六)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之普选,迅速普遍成立省、县(市)参议会,并实行县长民选。边疆少数民族所在之省、县,应以各该民族人口之比例,确定其实行选举之省县参议员名额。

(七)自治县政府,对于其辖区内之国家行政,应在中央监督指挥之下执行之。

(八)中央与地方之权限,采均权主义,各地得采取因地制宜之措施,但省、县所颁之法规,不得与中央法令相抵触。

——1946年2月2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和平建国纲领》通过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指出《和平建国纲领》在政治上体现的民主原则。(7分)

 

查看答案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

——《金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金世宗改革的背景。(8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根据材料,概述金世宗改革的成效。(7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