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909年,由严复翻译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909年,由严复翻译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名著《法意》(即《论法的精神》)第七分册(也是最后一册)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问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清政府)法与令如猬毛而起……(游欧时)尝入法庭,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非徒司法折狱之有术……有辩护之律师,公听之助理,抵暇蹈隙,曲证旁搜。                                     ——严复译《法意》(《论法的精神》)序言

材料二  律之所定为罚锾者,贫富皆罚……惟教育深,故虽细民知自重,知自重,故示之以辱,其效深于以刑也。……自天子至于守宰,皆以一身而兼刑、宪、政三权者也,故古今于国事犯无持平之狱。                               ——严复译《法意》

材料三  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格扞芜梗(荒芜阻塞)者势也。……往往见外国一二政利,遂嚣然欲仿而行之,而不知其立法本原之大异。

——严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严复翻译《法意》的主要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严复的法制思想,并逐一评价。(9分)

 

(1)背景:清政府颁布大量法律;(2分)对欧庭审的观摩;(2分)受西方司法制度(辩护律师制度、听证制度、证据制度)的影响。(2分) (2)内容及评价:主张执法要贫富平等,有利于社会平等;(2分)主张加强法制教育,有利于提高民众法制意识和素质;(2分)专制是导致动乱的根源,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2分)主张认为法律要与时俱进,反对照搬外国法律,有利于社会民主法制进程,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体系。(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近代中外的民主思想。(1)可以从材料一直接概括,注意材料中的省略号,进行分点答题。(2)中的严复的法制思想可以从材料中直接归纳;评价则可以根据思想的内容从实践和理论来进行全面评价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采纳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其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材料二  万历九年(1581 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把一切征项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编为一条征收,化繁为简;把过去按丁、户征收的力役改为折银征收,称为户丁银,户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鞭法还没有把力役全部摊入田赋,只是部分摊入;“一概征银”,无论田赋或力役一律折银缴纳,差役由政府雇人充当。这是我国税收历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清初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到雍正年间,又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摊丁入亩”。                                                                                       

——以上材料均来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税法和一条鞭法在内容上的相似点。(6分)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中国赋税改革的趋势。(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很多年,我们在解读铁路为什么在《马关条约》前不能在中国获得发展时,总是以为铁路理念与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背离,总是说铁路所经地方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因而被抵制被拒绝。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真实的。铁路在《马关条约》前无法在中国获得充分发展,主要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而那时中国之所以没有足够物流和人流是因为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而中国的资源没有获得充分开发,主要的也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而是因为中国没有足够的开发资本,中国凭借自己的资本去开发矿产资源,去修筑铁路,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困难。

《马关条约》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条约同意“日本臣民”有权在中国投资办厂,享受进出口政策优惠。根据条约体制,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人获得的这个权利一体共享。于是,在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干线迅速分段动工,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矿产资源很快获得开发。至1903年,铁路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巨大赢利空间的新兴产业,以致中国民间资本强烈要求政府将这些产业向他们开放。如果没有外国资本的介入,中国不可能在1895年之后获得迅速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刻发生。

外国资本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不能说这就是经济侵略,这只是资本凭着本性寻找利润空间和价格洼地。

——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的外国资本和资产阶级》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材料二  由于对葡萄牙的高关税政策,英国本地不宜生产的商品,不能向邻国购买,而必须从一个遥远的国家输入,尽管明知该国的此种商品的品质较差。就这样,为了让国内生产者能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将某几种产物输到这一个遥远的国家去,国内的消费者除了要忍受消费低劣的商品外,还要支付国内商品因输出引起的昂贵价格。在牺牲国内消费者的利益上,英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来管理美洲殖民地和西印度殖民地,这些法律比其他通商条例更加严重。一个大帝国建立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顾客大国,使他们只能购买本国各生产者所供给的各种物品。而英国消费者要负担全部费用,以维持和护卫这个帝国。重商主义的制定者肯定不会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利益在这些政策中完全被忽视了。所以它的制定者只能是生产者,牺牲了消费者的利益。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8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英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自1873年以后洋纱几乎每年都在跌价,下跌幅度最大的是1883年,曾跌价三分之一以上。在跌价的同时,棉纱进口到中国的指数由100增加到2164,……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故宫博物院院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消费观反映的社会现象(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者利益牺牲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争言洋货”的背景。并谈谈你对“争言洋货”的认识。(9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GDP所占的世界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B.多极化趋势取代冷战的两极格局

C.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悄然变化

D.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趋势

 

查看答案

“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     

D.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