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6分)

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15分) (1)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9分) (2)评述: 孔子: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2分)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分)影响: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2分) 亚里士多德: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2分)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2分)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的思想的比较。(1)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中道”、“ 道之以德、道德优良”、“ 树立社会秩序”“ 法律为最高原则”等字眼加以概括。(2)要联系所学知识,选择一人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对影响的评述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虑,注意语言的精炼。 考点: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亚里士多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1)图14中欧洲政治格局有何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比较上面二图指出同盟国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7分)

(2)据图15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8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在专制政体下是“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材料二:《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准则,选举产生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材料三:我们提倡民权,便不可完全效仿欧美。我们不完全效仿欧美究竟要怎样去做呢?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俗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中国社会既然是和欧美不同的,所以管理社会政治,自然也和欧美不同。               

----孙中山谈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一   上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材料二   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材料三   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9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世界上侨民最多的国家。近代以来,中国人川流不息地向海外迁移,其中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  

材料一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不仅受到延绵1000多年的海外迁移惯性力量的推动,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一方面,自清朝乾隆以来迅速飙升的人口增长使中国人口在进入近代之前达到了4.3亿的最高记录;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这种人口优势不仅没有转变为生产力,反而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导致农村经济破产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人们被迫背井离乡,迁移成为一条谋生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以荚、法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目的不仅要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黑奴贸易废除后,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贩卖华工成为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就这样,大量中国人口就被列强和商人以招募劳工的形式贩卖到欧、美、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的几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都包括了赋予外国在华招募工人的权利这一项内容,从而把西方列强在华招募、掠夺劳工的行为合法化。1893年,清朝政府正式废除了延续了200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国人自由移民,并设立领事专职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突飞猛进的近代航海技术最终将中国人带到了陌生而遥远的异国他乡。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再次掀起新的较大规模移民潮。这一时期,中国调整内外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纠正了对“海外关系”的许多错误认识,广大侨眷及海外侨胞成为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的最活跃的一部分,他们之中蕴藏着经济和智慧的潜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需要走向世界,自我封闭难以发展,中国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的知识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70年代后期,中国与长期敌对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放宽了移民政策,尤其是向发达国家派遣了大量留学生,为新移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移民突破了他们祖先的行业取向,涉足于居住国的商业、科技、教育、金融、服务等各行各业,其中有不少人崭露头角,成为本行业的精英。长期以来,华人移民大多数已融于当地社会,成为居住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事务,其地位大有提高。……大陆新移民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大陆走向开放、走向世界的一种标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海外移民高潮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中国移民高潮的新变化,(6分)说明现代中国移民高潮产生的重大影响。(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