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满分5 manfen5.com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能直接解析出从改革开放开始进行到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前,中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逐步降低而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结合史实不难得出这是由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尤其是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出现在20世纪初期不符合材料中时间特征,故答案选A。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B.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

 

查看答案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所示)。从介绍文字可以看出

满分5 manfen5.com

A.民国初年的教育已与世界接轨

B.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至上

C.辛亥革命对教育影响巨大

D.中国已融入世界潮流之中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特定的人群而非特定行业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两幅图,其变化反映的历史脉络是

满分5 manfen5.com

图1                             图2

A.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    B.从设立郡县到设置行省

C.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D.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查看答案

(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

材料二  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