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时间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A 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是在1921年之前实行的政策;B 是新经济政策内容,粮食税的实行是核心措施;C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是在1925年后;D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考点:新经济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查看答案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D.中国政权和海关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查看答案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

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

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鸦片战争前后                          D.新中国成立初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