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虞不出则财匮少”

③“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②体现的是农工商并重的思想,认为农工商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部门。故排除含②的ACD选项。①项明显看出是重农抑商的政策;③项说的是对商人征收重税,并在生活上进行限制;④项说的是对经商致贫的收为奴。故选B。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唐代江南地区        B.汉代中原地区       C.明末苏杭地区     D.宋代太湖地区

 

查看答案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的脆弱

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查看答案

摩洛哥人依宾拔都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来华,对一座城市作了这样的记述:“渡大洋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刺桐港为世界上各大港之一,由余观之,即渭之世界最大之港,亦不虚也。”文中的“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临安             D.大都

 

查看答案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查看答案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