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2分)“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7分)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2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分)

 

(1)原因:闭关锁国政策。(2分)目的: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2分) (2)基本情况: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扶植。(7分) (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2分) (4)积极影响: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的能力。(1)1853年美国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在于日本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主张与外界交往。从材料一“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可以看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对外扩张。(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进行概括即可,注意方法:一是关注句号和分号,因为这往往表达一个意思,另外还要关注中心句。(3)从材料“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可以看出日本项西方学习出现了极端化的错误。(4) 明治维新的最大的影响是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近代化,对外走向了扩张的道路。 考点:明治维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

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 (4分)

(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2分)

(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6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3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与土地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4分)

(3)材料二中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1861年俄国改革未能平稳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2分)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 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

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

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

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四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

(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查看答案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