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社会位置的变动,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更,又表现为社...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社会位置的变动,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更,又表现为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的改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晚明时期社会流动频繁,是一个“善变”的社会。嘉靖年间的一位给事中凭借他在做官的具体观察,分析了其中的缘由。他说:“大约豪宦连田阡陌,其势力足为奸欺,而齐民困于征求,顾视田地为陷井,是以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

随着社会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分别为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奕师、驵侩、驾长、舁夫、篦头、修脚、修养、倡家、小唱、优人、杂剧、响马贼。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从“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结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这一时期社会流动节奏之快是空前绝后的。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在传统贵族因为自然原因人数减少时,都铎国王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限的任命贵族,使贵族人数总量基本不变。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迈克尔·波尔是商人赫尔之子,后成为理查二世的国务大臣,卜托马斯·克伦威尔出身寒门,是制衣匠的儿子,成为埃塞克斯伯爵,进入国家政务管理层,任国王的掌玺大臣。威廉·彼得爵士出生于德文郡一个偏远乡村里,是一个约曼(扈从)家庭的幼子,后来成为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玛丽女王统治时期的国务大臣。他以出任国家政府官员获得的财富为基础,在家乡大量购买庄园,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指出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4分)

 

)(1)特点: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2分)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2分)双向流动(地位由高到低;由低到高)。(2分)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3分)政府的控制放松;(3分)朝廷赋役沉重;(3分)土地兼并加剧;(3分)科举制度的推动。(3分)(任三点得9分) (3)原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大量职业官僚人员;(2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新贵族;(2分)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特点的文化革命,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新发展的知识分子。(2分) (4)影响: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2分)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产生(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小问依据“社会流动”的概念,可知明代社会流动的特点从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更、社会成员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的改变三个方面分析,同时依据材料一“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二十四民”可知明代社会成员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从材料一“二十四民”中“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可知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转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同时从材料可总结概括出社会成员的流动是双向流动。第(2)小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明代引起社会流动频繁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富者缩资而趋末,贫者货产而僦庸”可以看出,经济方面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从“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方面,政府的控制放松、科举制度的推动。第(3)小问结合材料二,从16-18世纪英国的历史阶段特征即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来分析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第(4)小问,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分析社会流动中英两国的相同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16-18世纪中国明代与西方英国的社会流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查看答案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查看答案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查看答案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一项裁决,认定中国台湾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A.国际知识产权已受到大国的操纵

B.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

C.苹果公司形成对智能手机的垄断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