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概况,回答本题需对相关知识有较好掌握。根据所学,第①项是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第③项出现这些现象是在明代。因此①③错误。第②项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第④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符合所学,选D项。 考点:宋代的商品经济和科技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查看答案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C.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查看答案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C.“制天命而用之”

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步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俱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

材料三 严复表述的振聋发聩之处在于“生存斗争”的达尔文主义学说,及其阴郁的推论——“自然选择”。严复创造了两个汉语词汇来表达这些概念:“物竞”和“天择”。“物竟者”,严复解释说,“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通过将两者合而为一,严复创造了新的四言习语——“物竞天择”来指称这两个深具影响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口号。

——美国浦嘉珉著,钟永强译《中国与达尔文》

材料四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凡举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张树声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批评?说明了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原因何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思想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