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

近代开埠以来,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时尚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2: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材料3: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在价值观念的深层次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

请回答:

(1)在对待电灯、自来水问题上,上海人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

(2)材料2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相对于材料1,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2、3简述中国社会中又生成的新观念。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1)变化:由恐惧到认同。历史趋势: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或促进生活近代化;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新气象:剪发辫;易服饰;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不同:材料1主要是由于电灯、自来水自身的优越性。材料2则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进步人士的提倡;社会心理的认同等。 (3)新观念:崇尚西方;自由民主;重商;享乐等。看法:实现对陈腐观念的变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也丢掉了一些优良传统。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能力,态度变化:“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 “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到“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通装水管,饮濯称便”。电灯、自来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因此,历史趋势应从近代化史观分析。第(2)问,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新气象分析依据:“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务趋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原因分析依据: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第(3)问,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及其原因,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分析,分析依据:“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名人的一举一动往往透露出一个时代的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蔡元培的三次婚姻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年病逝);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第三次婚姻:1923年,迎娶周峻;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恋爱经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近代中国男装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服饰西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2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婚俗的变迁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简表:《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序号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27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43

某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83

友人

金华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介绍具体方法

135

友人

上海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二 (四幅图片)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

现在城镇街头、广场闲暇时有很多人在跳迪斯科,连老太太也加入,这反映了(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迪斯科适合小脚老太太

B.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C.人们社交礼仪变化

D.人民文化生活丰富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

A.粮、棉、油统购统销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

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D.城镇“安居工程”启动

 

查看答案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还要凭票购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才能有一个人得到一张票。这反映了上海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C.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