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90年代,粮票、粮本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 ...

20世纪90年代,粮票、粮本全部取消,结束了5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短缺时代。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 (  )

A.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逐步建立

B.短缺经济已经一去不复返

C.定量配给制向市场自由采购制转变

D.国家放开粮价市场定价

 

A 【解析】 试题分析:粮票、粮本是5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缺乏的一个产物,其全部取消,说明9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 市场机制逐步建立,A项正确;B项“一去不复返”说法错误;C项“自由采购”说法错误;D项“市场定价”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2: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3: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老人”是谁?“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2)概括指出材料2包含的基本思想。

(3)对比材料3与材料2,文中所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1: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2: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4: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3)据材料4,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