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普及,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私有土地出现并最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代表,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C。出现了商业的中心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县制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这二者都与农业无直接的关系。因此③⑤错误。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

(4) 根据材料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的种子在已潜藏了多年,……在当时,英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发明天才以及从事商业贸易的冒险精神,而且事实上它还是有机会得到时代机遇所赋予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唯一国家。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历次战争,确实给英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终相对较少,而且始终保持着对海洋的支配权……英国国内,则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材料二 西方学者约翰·尤·内夫曾说:“我们发觉……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一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请回答:

(1)有人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首先爆发工业革命,“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导致的自然结果”,对此,你有何态度?据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3分)

(2)据材料二判断约翰·尤·内夫讲这段话的时期,并简述理由。(3分)他认为“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依据。(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   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   资

动   力

机械修配

营   缮

消耗品

包   装

薪   金

职工保护费

运   输

营   业

捐税及利息

保   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4.70

0.70

1.20

1.20

0.30

0.60

-0.30

0.50

12.30

0.10

2.00

81

15

200

240

25

100

-60

25

446

100

200

总成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3分)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3分)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5分)

 

查看答案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之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8分)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7分)

 

查看答案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