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A、C两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本题选D项,重视农业抑制商业观念仍占主导,只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这种观点受到冲击。 考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使用 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分)有学者提出: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闯出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封建主义经济模式以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代表,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为令人瞩目,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成就惊人。

材料二:中国经济模式是在改革“斯大林模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国模式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进程,突破了中外教科书的各种理论范式,打破了西方改革家的线性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不足3千万,取得的成就引起全球的关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说法在国际上流行。它(中国改革)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摘编自郑永年《中国模式及其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三种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模式”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模式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该年12月1日起,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人口的船舶……亦应一律没收。                       ——《航海条例》

材料二: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材料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的矛头指向谁?这一条例所反映的思想与全球化趋势是否相符?请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判断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这对世界市场的作用。(6分)

(3)20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以来所确立的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遭到了一系列的破坏,请结合史实予以说明其被破坏的原因。(9分)

(4)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建世界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有何意义?(6分)

 

查看答案

(16分)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现代化历程是始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观点,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材料二: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之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它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自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材料三:1933年7月《申报月刊》在创刊周年纪念之际发行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

当时各种现代化思想相互碰撞,其中以热谈苏联和社会主义、探讨苏联“一五计划”成功原因以及表达对其向往的较为醒目。                ——《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

材料四:对于中国现代化探索道路问题,毛泽东很早就有思考,在1937年6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谈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

(1)从材料一列举的时期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是中国现代化开端的时期并说明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进步性。并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6分)

(3)材料二表明,1933年对现代化的讨论出现新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倾向的世界原因。(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避免资本主义而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