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

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分)

21.

(1)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分) (2)相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2分)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2分) (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分) 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2分) (4)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依托所给材料,考查了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在完成问题时要充分 挖掘材料自身的有效信息,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归纳和概括。(1)重在有效信息的提炼和概 括,把对台问题的态度转变前后进行说明。(2)从材料中可以理解到考查了“一国两制” 这一知识点,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即可。(3)需对材料三、四中,港澳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说明,而不是具体的成绩。 “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一问设想 较好,需要考生一定的把握。(4)是对前 3 个问题的总结和对材料的高度概括,根据理解 来进行回答。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的演讲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

材料三:下列材料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中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其“法律上的平等”有什么局限性?(2分)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3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地位?它的基本精神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部宪法与前两部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材料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来源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仔细欣赏下列美术作品,哪幅作品最有可能利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就?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查看答案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

②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

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查看答案

自然科学的理论具有惊人的预见性,原子弹的发明与下列那一理论有关?

A.生物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量子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