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

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以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一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材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              B.主张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以“自强”

C.主张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D.主张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以“求富”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洋务运动有关内容,解读材料中“中国积弱”、“财赋”等关键信息,说明李鸿章主张“求富”,故选D。李鸿章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中国积弱的根源,故A项错误,而B项没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的这一运动

A.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C.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D.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19纪60~70年代中国出现的几种近代工业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由私人投资兴办                    B.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C.都采用机器进行生产                    D.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查看答案

英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至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4%升至34%和69%。导致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自由主义政策      B.政府制定的政策    C.两次科技革命      D.对外扩张的推动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