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B.鱼鳞图册可以作为封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C.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国有

D.鱼鳞图册的编订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封建土地兼并

 

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的记载,明朝时期,政府下令丈量土地,“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成鱼鳞图册,作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A、B、D表述正确;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查看答案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查看答案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查看答案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