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倾向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D 项最全面;A、B 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C 项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

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

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①②

 

查看答案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2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3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