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因此ACD均错误。B项正确,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搜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            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            ④深刻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改革被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30多年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三大马克思主义新觉醒。中国共产党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和创造,归根到底,都是同这三大新觉醒分不开的。这里的“新觉醒”是指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2009年8月20日腾讯新闻频道发起“网友票选建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的活动,在60件大事中投票结果如下(局部),从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新中国外交成就得到网友们普遍关注

B.网友们肯定“两弹一星”对反美反苏的作用

C.网友们对科技、历史文化都饶有兴趣

D.对开国元勋、拨乱反正网友们印象深刻

 

查看答案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们退出的原因作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A.共产党人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中共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