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4分)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1分) (2)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宣扬“人民主权”思想,否定专制统治,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3分) (3)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的传人;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2分) 特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形成,带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1分) (4)原因:世界大战的打击;经济危机的冲击。(2分) 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和生活方式的需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中“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第二问根据“一次相互的启蒙” 回答。(2)启蒙思想传播过程中处于封建专制制度之下,启蒙思想宣传自由平等,抨击封建势力等回答(3)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出现近代人文思想的时代背景应是鸦片战争之后。第一问,根据“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当时中国的政治、思想方面回答。第二问,根据“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分析。4)第一问,根据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上衰落的原因回答。第二问,根据“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等回答。 考点: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经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请回答:(1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与图中三个条约签订有关的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各是什么?(3分)

(2)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各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刻没有停止过,请任意写出近代史上四个抗击列强侵略的英雄人物。(4分)

 

查看答案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一制度的建立者是谁?(2分)

(2)观察图二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体现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什么基本特征?(4分)

(3)与图二相比,图三所反映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图四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影响?(2分)

(5)综合上述图一到图四所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查看答案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查看答案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