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抗战。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 宣言...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组织抗战。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

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

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淞沪会战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淞沪会战的作用粉碎了日军迅速灭 亡中国的计划。其它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

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

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

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

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下面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C.日本军队选择卢沟桥作为事变的地点是处心积虑的

D.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查看答案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

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主要说明了

A.国难当头,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广泛接受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

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

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火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24分)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至今出现过两种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在发展的历史上,他们或自身发展产生不平衡,或他们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生

存发展,他们相互学习,并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以完善自我。阅读下列历史大事简表:

1850年

英国有棉纺织厂1932家、毛纺织厂1998家。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8年

英国撤销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及其以前,英国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1929年

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元。

1930年

苏联农业化的农户从占总数的7.6%猛增至56%。

1934年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到了华盛顿,当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竞争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大危机,凯恩斯的思想与罗斯福不谋而合。

根据你所读到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实力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表现和原因是什么?(8分)

(2)表格的第二栏说明英国的经济思想是什么?这则材料怎样说明这一思想的(4分)

(3)你是否已经判断出美国在20世界20年代末出现了什么问题?对此潜在的危机,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一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新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6分)

(4)几乎在同时,苏联的经济体制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此建立的体制对苏联

30年代带来了怎样的成果?(6分)

 

查看答案

(26分)

材料一: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

国家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48%

52%

法国(1851年)

75%

25%

俄国(1851年)

93%

7%

美国(1851年)

87%

13%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

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

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史无前例地提高了生产

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

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

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

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有哪两个流动趋,指出当时世界人口如迁

移的原因。(8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6分)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4分)

 (5)综上所述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基

本特征?(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