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摘自《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指谁?二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材料二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摘自《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战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5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分析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分别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5分)

 

 

(1)国家: 美、苏。(1分)变化: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事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2分,任选两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事例亦可) (2)国家:法、德。(1分)         变化: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2分) 事例:欧洲煤钢共同体(或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或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或西欧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2分,任选两项即可) (3)根本原因:国家利益。(1分)     影响: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分) 法德和解促进欧共体的形成,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嬴政创立的政治制度,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2)《权利法案》何时颁布?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权利法案》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三  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                

——摘自1911年11月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

(3)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主张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3分)

 

材料四  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无产阶级共和国的苏维埃制度。代表会议就是苏维埃。自然,在内容上我们和苏联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是有区别的,我们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苏维埃,“苏维埃”这个外来语我们不用,而叫做人民代表会议。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

(4)结合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史实,概述“人民代表会议”的政治设想是如何逐步实现的。(3分)

 

 

查看答案

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              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C.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肯定              D.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其主要形式是

   A.建立人民公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政企分开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利轻义       B.工商皆本       C.实业救国        D.重商轻农

 

查看答案

“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供风工具       C.纺织器械        D.铁制农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