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出...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出了不同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的含义,据许慎的《说文解字》注:儒,柔也,术士之称。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孔子起初就是主持丧葬礼l仪的儒士,但是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这样,儒就不仅仅是一种主持礼仪的职业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儒”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什么?(5分)

 

    材料二(贞观四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如何处理东突厥部落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扦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2)材料二在处理东突厥部落问题上有两种主张,请归纳其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的措施。(6分)

 

    材料三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几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用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影响。(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简述其产生的历史影响。(5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怎样看待他们所推动的“和平事业”?(6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三《人权宣言》封面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所体现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根据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7分)

 

(2)(3)《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于美国成为现代国家具有怎样的意义?(4分)

 

(3)在《人权宣言》封面上方的中间有一只“理想的眼睛”,光芒四射。谈谈你对设计作者寓意的理解和认识。(4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高祖)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资治通鏊》

    材料二  日本“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一福泽渝吉《脱亚论》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推行了什么策略?(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脱亚人欧”的主要内涵。并结合材料三说明其主要影响。(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及日本“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酌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l)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4分)

 

    (2)概述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6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海之滨,南临杭州湾,西与富庶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北接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正当中国大陆海岸线之中枢,地扼长江入海口,有黄浦江、吴淞口汇合于此。这种临江濒海的地理特征,使它成为中国江、河、海、陆的重要运输枢纽,沿海航运、长江航运和内河航运四通八达,且拥有广阔的腹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长江为纽带的整个长江流域的大腹地。

    ——邢甲志:《浅论英国选择广州、上海等五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动因》

    材料二  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转引自《历史的真相:西方史家眼中的1858 - 1860年战争(节选)》

    材料三  第六款第一、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岸,均照向开通商海口或向开内地镇市章程一体办理,应得优例及利益等,亦当一律享受。(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  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予前开各口驻扎。……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一摘选自《马关条约》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择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略的目的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变化趋势。(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