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

(14分)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5分)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3分)

 

(3)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6分)

 

 

(14分) (1) 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分) (3)史实: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写1982年全面修改的宪法也可。)(2分) 民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分) 认识: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法律体系所规范的是不同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应从国情出发进行法治建设;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借鉴中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来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任答2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侵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C.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查看答案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脆弱性     C.自给自足    D.连续性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呜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D.男女分工明确

 

查看答案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     )

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