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   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

 

 

 

 

(1) 君主立宪(1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2分) (2)现代化史观。(2分)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1分,任意两点1分) (3)促成民族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眼观八方”的特点。(7分)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查看答案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