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查看答案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查看答案

(16分)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 

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4分)

 

查看答案

28.(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材料三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18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价值1307英镑的货物,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额为3080英镑的汇总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庶糖计算在 内。            

——引自《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4分)

(1)   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有何关系? (2分)

 

查看答案

27.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国家和地区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的人(占本国人口比例)

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西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18.0

45.0

35.0

96.0

东欧和苏联

11.5

30.0

23.0

90.0

拉丁美洲

6

8.0

6.5

67.0

非洲

8.5

3.5

2.5

19.0

近东

3

7.5

14.0

36.0

远东(不包括中国)

31.0

3.5

13.0

40.0

中国

22.0

2.5

___

50.0

 

请回答:

(1)   请你以16世纪前后西欧的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2分)

(2)   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6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富国”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