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2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2分)

 

(1)方针:“一边倒”。(1分)  出发点:巩固国防和恢复经济。(2分) (2)变化: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作为: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2分) (3)填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分) (4)变化:从“求生存”到“求发展”(从意识形态化到求同存异)。(2分) 核心:国家利益。(2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材料一  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  “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 ”“他是兼罗伯斯比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材料四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五  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

材料六  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及建立共和国完全是处于人民的压力下不得已才实行的,而其后来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才是其政治目的。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七  “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 而只图填个人欲壑,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英国史研究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侧记[J].世界历史.1982年06期

1.据材料一到四可以看出,当今国内外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在哪些方面已经达成了共识,在哪些方面还存在分歧?(4分)

2.你怎样看待材料五到七对克伦威尔的评价。(2分)作为后人,我们该如何评价前人的千秋功过?(2分)

3. 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你如何认识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与资产阶级民主之间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10分)19世纪60~70年代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开始了俄国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 1861年2月 19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民改革宣言和 19个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庄严宣告度除农奴制度,具体规定了农民摆脱农奴依附关系的条件。

    1864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省和县地方自治机构法令》,开始了地方自治机构的改革。

1863年 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1864年6月 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1864年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

1870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城市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废除等级原则,建立无等级的城市自治机关,即由选举产生的城市杜马(议会)。

1873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由陆军大臣米留京起草的《全国义务兵役条例》。根据这个条例,全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三 1864年的第三项改革是制定了设立“人民”小学的法律.这类学校可以由私人或公共团体创办。在地方自治会的教育委员会的管理下,它们将提供“实用的”教育,以俄语为唯一的教学语言,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另外实行中学的新体制,名义上废除了入学的阶级限制。并按照欧洲通常的办法分为“语法”学校和“现代”(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学校。

——(英)伯里《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根据1864年法令,内务大臣和省长有权中止“凡与法律和国家利益相抵触” 的地方自治会议通过的决议。从1866年起,政府开始通过立法限制地方自治局的活动。内务部和参政院颁布了一系列通告和“解释”,授权各省长拒绝批准他们认为“不可靠” 的地方自治局选举出来的领导人,使地方自治局的职员完全处在政府机构的控制下。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为什么在史学家的眼中,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回答,分析俄国在教育上的改革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亚历山大二世在地方自治方面的改革。(4分)

 

查看答案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在拿破仑的灵柩穿过凯旋门45年之后的1885年,这个似乎是专为武士建造的凯旋门下,第一次举行了一位作家的葬礼。这位作家就是维克多·雨果。这一天,举国哀悼。也许,这是大革命以来,法国人民第一次全体静默,第一次有机会共同反省和思索,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受瞩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没有阶级、地位、血缘、道德等任何附加条件的弱者。他把社会如何对待弱者作为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放在了世界面前。45年前,巴黎人倾城而出为其送行。经过凯旋门下的,还是一个站在云端的“伟人”;45年后,他们相随送过凯旋门的,是为法国所有弱者呐喊的一个作家。几千年欧洲文明的积累,才最后在法国完成这样一个转变。从这一天起,法国人终于明白,不是因为有了拿破仑,而是因为有了雨果,巴黎才得救了,法国才得救了。

——摘自《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一部雨果的作品,指出其属于哪一种文学艺术流派。2分

2.结合近现代史说说法国是如何完成从崇尚专制武力到追求民主和谐这一伟大转变,使法国得救的?2分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流加速的原因。4分

4.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一谈你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的看法。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竟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引自《自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国的主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邓小平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赞同材料一中布哈林的观点?结合苏联(俄)早期历史实践说明之。(3分)

(2)材料二指什么史实?其实质和特点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深远影响?(4分)

(3)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简要说明材料三中邓小平的思想。(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