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6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区时,英国首相鲍尔温在议会宣称希特勒的行动并不意...

 

1936年3月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区时,英国首相鲍尔温在议会宣称希特勒的行动并不意味着军事威胁。彻底打破鲍尔温幻想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军闪击波兰

C.德国退出英法操纵的国联   D.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B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查看答案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查看答案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查看答案

观察右图,对图中“善意”的正确理解是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②阻止西欧崛起

③提升英镑地位 

④遏制苏联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