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  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D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制是以群众即大多数人为统治者而照顾公共利益。它包含较多要素的比较完善的“混合制”,一是不同社会集团的力量及其正义原则的混合,通过这种混合使得城邦各阶级的要求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满足;二是不同权力机构间政治原则的混合,不同机构行使权力中采取不同的政治原则。中产阶级成为多数并掌权,政体才能真正混合其余因素,并避免贫民对富人的瓜分,富人对贫民的压榨。共和制重视平等和自由的原则,要规定人民轮流执政、不能有终身制、官吏的任期要短等,根据理性行事,按法办事,是好的政体。可惜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政体,只有共和制的变态,即民主制。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由于共和国的性质所决定,共和国的领土应该狭小;反之,它就无法长久生存。一个幅员辽阔的共和国由于拥有庞大的财富,所以便会缺少节制精神;许多超大型的宝库掌握在某一个人的手中;利益沦为私有财产……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

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

……什么是共和政体的特点呢?如果寻求这个问题的回答时,不求助于原则,而是求助于政治作家们在各国宪法中关于这个名词的应用,是决不会得到满意的回答的。在荷兰,没有一点最高权力是来自人民的,却几乎一致公认为共和国。威尼斯也得到同样的称号,该国对大多数人民的绝对权力是由一小部分世袭贵族以最专制的方式行使的。波兰是贵族政治和君主政体用最坏的方式结合的混合体,然而也被授与同样的尊称。英国政府是世袭贵族政治和君主政体的结合体,只有一个共和政体的枝叶同样不适当地时常被列入共和国之林。这些例子彼此之间的不同,几乎跟它们与真正共和国的不同一样,这就表明这个术语在政治论文中应用得极不确切。

……这个制度的共和特色如果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话,那么最明确的证明就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下面都绝对禁止贵族头衔,而且对各州政府的共和政体形式均有明确保证。

——麦迪逊(摘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四   是卷各篇之总义:乃举所有中国丧权辱国兵争民困一切政治之不良,悉归罪于共和民主。夫共和果为如是不祥之怪物耶?君主政治之下,此等不良之政象,果无一能发生者耶?康氏所举事实,虽不尽诬,使民国字样,悉易以中国,则予固无词以驳之。若其归罪于共和,则共和不受也。若其归罪于伪共和则可,而真共和不受也。

……第三欲问康氏者:欧、美之行共和,果皆利不胜害,不若君主国一一强盛乎?美、法无论矣,瑞士之安乐如何?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目前政象薄之。(此义非短篇所能罄,当专论之。)

——陈独秀《驳康有为〈共和平议〉》(1918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批判希腊民主制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孟德斯鸠的思想。(8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陈独秀对于共和制的观点。(5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与共和关系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25分)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粪,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四: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2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6分)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10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2分)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  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查看答案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 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 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 ② ③ ④          B.③ ② ① ④        C.③ ② ④ ①      D.② ③ ①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