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

以下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几个场景。你认为这四项中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43年发生的一次对外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B 【解析】  公元前343年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土地不可买卖,中国封建社会还处在确立时期,以农业经济为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

查看答案

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3、

查看答案

图中所反映的实质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A、原始时代我国的民居建筑技术基本成熟

B、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

C、由游牧过渡到农耕定居

D、原始农业出现                    

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

2、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                  

A、考古发掘          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实地调查

1、

查看答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无论是衣食住行、风俗习尚,还是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这种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 。……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民众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此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现代化方面有何进展?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上海知识界曾经有人对国家不正式开设外语学校不满,认为当时会几句外语的“类皆无赖、赤贫、愚蠢、寡识之流,于其政治得失、制度沿革毫不关心。至于中国文士,多鄙之而不与交,于其性情日益隔阂,于其国政民俗,终罔有所知”。60年代签订《北京条约》时由于没有自己的翻译人才而屡屡吃亏的清政府吸取了教训,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校——同文馆。与此同时,上海等地在通事(注:翻译)、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这种英语读音不准。而且所用汉字与汉字本身的字义相距甚远,所以颇令人匪夷所思,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我国掀起了一股持久的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热潮……今天世界上又到处涌动着学习汉语的热潮,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成为年青人的新宠……目前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人,100个国家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

                            ——摘自孙逊《世界“汉语热”与当代大学中文系的使命》

(2)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推动国人学习外语的因素。(3分)分析材料四所述“汉语热”兴起的时代背景。

材料五  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 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六  国产“和谐号”CRH3型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运行试验中创出394.3公里的时速的场景。它也预示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3)材料五、材料六反映了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步,请分析推动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进步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