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5分)

 

(1)政策:抑商政策。(2分)影响: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2分) (2)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  (3分) (3)黄宗羲的观点:农工商皆本。(2分)关系:在坚持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开发、开放浦东原因是

①推动上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起飞;

③它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④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文化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下列城市最早对外开放的是

A. 海南                B. 厦门

C. 秦皇岛              D. 上海浦东

 

查看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 按劳分配

C.调动职工积极性                    D. 实施“走出去”战略

 

查看答案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是对下列哪次会议的评价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查看答案

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全面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③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A .① ②         B .① ③         C.② ③            D.②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