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时美国修建右图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银...

当时美国修建右图中所示工程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银行秩序,克服金融危机

C.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护农民利益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

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查看答案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所教育和培养的完全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一代青年学子,……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

材料三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城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历史教学))2005年第2期《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二, 指出洋务运动超出洋务派主观目的的实效和意义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其主要原因?(12分)

(3)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4分)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邦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材料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成为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4分)从材料一中看,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仍具有现实意义?(2分)

(2)材料二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说明你的理由。(7分 )

(3)据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5分)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工业革命完成时

C.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两极格局终结时

 

查看答案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关贸总协定

D.杜鲁门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