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到: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到: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可能是          

A.美国共和制

B.英国议会君主制

C.德国二元君主制

D.法国共和制

 

A 【解析】从题意可知,魏源向往的政治制度有总统且四年一选举,由此可推知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后期的徽州人黄汴说:“余家徽邶万山之中,…… 土稀人稠,业多为商。”黄汴自幼随父兄出外经商,“与二京十三省暨边方商贾贸易”,编成类似旅行指南的地理拈籍《统路程图记》,多次大量刊印,深受欢迎。以下各项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经商活动破坏了徽州的农业生产    C.徽商的经营范围主要在边境地区

C.徽州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贸易    D.徽州商人以经营出版印刷业为主

 

查看答案

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查看答案

熙宁四年(109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回答:“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段君臣对话说明北宋中期社会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A.皇权受制于士大夫

B.士大夫反对任何变革

C.改革损害官僚集团利益

D.改革未能兼顾国家与百姓

 

查看答案

《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有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爱因斯坦本人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材料三  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他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沮丧地说:“呜呼,哀哉”。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科学家的理论发现促成了“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2分)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 指的是什么?(2分)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小题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爱因斯坦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及对研发核武器态度的变化?(2分)

 

小题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