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精神取得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东西方分别出现了 (    )

  A.百家争鸣——人文主义萌芽     B.儒学独尊——基督教产生

  C.理学诞生——人文主义萌芽     D.礼乐制度——罗马法

 

A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从公元6世纪至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计达50%—70%,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又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16世纪后,中国科技却没有像同一时期的欧洲一样迅速发展,逐渐落后了世界。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指出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发展的影响。(12分)

(2)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而近代则逐渐落后了?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8分)

 

查看答案

(10分)200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已经提前做好全球华人联合祭孔的准备工作。届时曲阜“三孔”又将成为全球华人瞩目的焦点,这些都说明儒家的一些价值观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了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

历史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孔子

 

 

董仲舒

 

 

朱熹

 

 

  (2)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和非洲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4分)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是西欧社会转型时期发生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之所以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1791年,在伏尔泰逝世13年后,伏尔泰的遗骨被迁葬到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他被巴黎人民如此景仰和爱戴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热情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

C.他是法国启蒙运动不可争辩的领袖,影响深远

D.他编纂了《纯粹理性批判》,使启蒙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对外贸易情况统计(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年

145

33.8

15

21

12.8

1870年

374

91.8

45

42

34

 

材料二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达到了3/5。

材料三  (英国)煤产量从1850年的4900万吨增至1870年的1.1亿吨。铸铁产量由1840年的140万吨增至1860年的380万吨。钢产量1870年达到22万吨。动力机械由1840年的35万匹马力增至1870年的90万匹马力……1850—1870年的棉花消耗量由5.88亿镑增加到11亿镑。

——以上材料均引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0—1870年各国贸易发展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可得出什么结论?(3分)

3.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中英国生产和贸易发展状况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钦定宪法,规定)国王人身不可侵犯……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上议院与下议院)共同行使之。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经任何一院或国王否决的法律草案,不能在同样会议上重新提出……。

——引自《德国史文献》

材料二  普鲁士资产阶级建立了进步党,他们在议会讨论军费预算时进行反对,使预算未获通过。1861年,新即位的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时,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违背宪法规定,无视议会决议,强制进行兵制改革和使用军费开支,从而与议会中以进步党为代表的反对派发生了尖锐冲突,这就是德国历史上的“宪法纠纷”。直到萨多瓦战役那一天,议会进行改选,拥护俾斯麦的保守派获得多数,进步党失去优势。

——引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上述内容有何特点?(2分)其说明了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指出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的做法哪些方面不合宪法?(5分)

3.你如何看待评价在“宪法纠纷”中俾斯麦的胜利?(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